“情融两岸 台滋蜀韵”川台特色集市非遗项目展示受热捧

2023-09-26 来源:网络 阅读:2072

“情融两岸·共享未来”首届海峡两岸暨川台融合电商节9月22日在成都正式开幕,为了两地民众更好感受彼此文化氛围,在川台特色集市中主办方设置了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展示区,邀请了四位重量级传承人,对新繁棕编、成都面人、成都糖画、三维正骨疗法四大非遗项目进行了体验、展示,受到了现场观众的热捧,不少人都认为此次活动让大家更深认识非物质文化遗产,加深两岸文化交流,增进了彼此的认识跟理解。

为了让大家更好地感受非遗的魅力,“情融两岸 台滋蜀韵”川台特色集市的非遗项目展示邀请了罗志勇、刘阳、陈启林、陈宇茂四位大师亲临现场,为现场观众表演、展示新繁棕编、成都面人、成都糖画、三维正骨疗法四个非遗项目。

新繁棕编是以棕叶棕丝为原料的编织手艺。它的起源可追溯到四千多年前大禹治水时身上所披的蓑衣。新繁人民心灵手巧,农闲时喜弄棕叶手工,根据史料记载已有两百余年。当地妇女用洁白纽腻的棕丝编织着一件件神奇的手工制品。新繁棕编选材较精,生产季节性强,以棕丝白嫩柔软、精美适用、色彩鲜明且不吸潮,人们多在春秋季生产工艺提包、首饰盒、昆虫等,夏季生产鞋、帽、凉席等,产品远销国内外。

面塑起源于汉代,艺术的特点是完整饱满,塑造略有夸张,手法简练、注重神气、淳朴敦厚、色彩艳丽,让人觉得亲切自然。面塑之美,美在其自然的材料、自然的手艺、朴素的心境。成都面人是经过几代艺人苦心钻研所形成的具有独特天府文化的当地文化艺术精髓,是一份宝贵的民间文化遗产。

成都糖画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糖塑的扩展项目,2008年入选。糖画形成于明万历前后,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进入清代以后,随着大规模的移民入川,糖画传入四川。1986年,成都市锦江区成立了民间糖画艺术协会。1993年成都市锦江区被文化部授予“民间糖画艺术之乡”的美誉。广大糖画艺人不仅远行祖国各地献艺,更多次出国表演展示,具有较高的美学价值。

三维正骨疗法发展至今历经百年有余,三维正骨疗法以中医正骨“骨错缝,筋出槽”六字箴言为内核,在历代传承中逐步结合古今相关医典、医著理论及方法,辅以三维立体空间的现代理论概念,从三维诊疗视角出发,运用以传统中医独特的定点、定位、定向、定量、定心的思维诊疗方法,对临床常见的颈椎病、腰椎病,颈腰椎间盘突出,骨盆旋转错位,膝关节结构病变,四肢关节紊乱等筋骨结构病进行手法治疗。

这些非遗项目传承人的努力和技艺展示,不仅充实了现场观众对于非遗文化的内涵与外延,也深化了他们对于非遗项目背后所蕴含的历史、传统与价值的认识。他们的表演不仅揭示了非遗的魅力,也通过实际的技艺展示,让观众们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非遗的独特性和价值。

同时,这场活动也为川台两地的群众提供了一个珍贵的交流机会。在技艺展示的过程中,两地的观众共享了对于非遗的热爱和尊重,也通过互相的学习和交流,增进了对于彼此文化的理解和融合。这些交流不仅有助于非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也为川台两地的文化交流搭建了坚实的桥梁。


延伸 · 阅读